1.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本世纪初,Bhadeshia等人研发出了新型的超强纳米贝氏体钢。该钢(高碳高硅)经奥氏体化后冷至 100~250℃进行长时间等温处理 (Austempering),微观组织中能够形成 20~40 nm 厚的条状贝氏体铁素体,条间是薄膜状的残余奥氏体 (<50 nm),该组织被称为纳米贝氏体组织(Nanobainite, NB)。它具有极好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达 2.5 GPa,硬度超过 600 HV,且断裂韧性达 30~40MPa·m1/2。在同一时期,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的 Speer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热处理工艺:淬火和配分工艺(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低碳和中碳含硅钢经过QP 处理,可以在室温下获得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的复相组织,从而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纳米贝氏体钢和QP钢都具有高Si的成分特点,那么,在GCr15轴承钢成分基础上添加适量Si并采用等温淬火与QP复合工艺进行热处理,能否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韧性?为此,本课题通过等温淬火与QP工艺相结合对Si-Mo合金化GCr15轴承钢进行处理,系统开展等温淬火与QP工艺对材料微观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文献调研,了解纳米贝氏体钢,QP钢的相变原理和组织性能特征;
2. Si-Mo合金化GCr15轴承钢的成分设计原理。
3. 分别研究等温淬火、QP处理以及二者复合热处理对Si-Mo合金化GCr15轴承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任务及要求
1.查阅不少于15篇的参考文献(其中近5年英文文献不少于3篇),完成开题报告;
2.掌握纳米贝氏体钢、QP钢相变原理与成分设计特征;
3. Si-Mo合金化GCr15轴承钢的成分设计原理;
3. 毕业设计(论文)完成任务的计划与安排
第1-3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英文翻译;明确研究内容,设计磨具尺寸,了解研究所需材料、仪器和设备;确定技术方案并完成开题报告。第4-7周:按照技术方案,完成合金熔炼及相关热处理实验。
第8-10周:采用光学显微镜、XRD、SEM、硬度和金属试样拉伸等测试技术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
第11-14周:总结实验数据,完成并修改毕业论文。
4. 主要参考文献
[1] F.G. Caballero , H.K.D.H. Bhadeshia. Very strong bainite. Current Opinion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8 (2004) 251–257.[2] C. Garcia-Mateo, F.G. Caballero and H.K.D.H Bhadeshia,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temperature bainite [J],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500-501 (2005) 495-502.
[3] C. Garcia-Mateo, F.G. Caballero and H.K.D.H Bhadeshia, Development of Hard Bainite[J], ISIJ International, Vol. 43 (2003), No. 8, pp. 1238–1243 .
[4] Matlock DK, Brutigam VE, Speer JG. Application of the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QP) process to a medium-carbon, high-Si microalloyed bar steel. Mater Sci Forum. 2003, 426-432(2): 1089-1094.
以上是毕业论文任务书,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