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目标: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在深入分析国内外有关网格化治霾管理的理论文献与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网格化管理与传统管理方式的区别及联系,探讨网格化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可能爆发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以期为城市大气污染网格化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2.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1、网格化管理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网格化治理及其相关概念庞杂难懂,多数人对其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以致对不能以恰当的态度对待网格化管理的应用。
作为一种监管方式,网格化管理强调的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即通过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与自下而上的社会自治良性互动,解决政府、(排污)企业与公民个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达到更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主要参考文献
[1]蔡银寅,马力.数值化的大气环境资源——2017年中国大气环境资源统计与政策建议[J].阅江学刊,2018,10(05):30-40 143.
[2]庄贵阳,周伟铎,薄凡.京津冀雾霾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与机制创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5):10-17.
[3]魏巍贤,王月红.跨界大气污染治理体系和政策措施——欧洲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09):6-14.
[4]龚葳. 网格化治霾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7.
[5]韩志明,刘璎.京津冀地区公民参与雾霾治理的现状与对策[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18(05):33-39 2.
[6]周峤. 雾霾损失和协同防治政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7]姜玲,乔亚丽.区域大气污染合作治理政府间责任分担机制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6(06):47-51.
[8]贺璇.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9]李永亮.“新常态”视阈下府际协同治理雾霾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行政管理,2015(09):32-36.
[10]陈荣卓,肖丹丹.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发展与走向[J].社会主义研究,2015(04):83-89.
[11]刘安.网格化管理的负效应[J].决策,2015(08):42-43.
[12]魏巍贤,马喜立.能源结构调整与雾霾治理的最优政策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07):6-14.
[13]赵强.制度压力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扩散?——以城市网格化管理为例[J].公共行政评论,2015,8(03):103-119 204.
[14]孙柏瑛,于扬铭.网格化管理模式再审视[J].南京社会科学,2015(04):65-71 79.
[15]陈思玉. 我国空气污染跨行政区域网格化治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16]胡蕊婕.对城市雾霾的多元治理模式探析[J].科技视界,2014(34):163 174.
[17]陈思玉.区域空气污染网格化治理研究[J].科技视界,2014(27):263-264.
[18]陶品竹.从属地主义到合作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模式的转型[J].河北法学,2014,32(10):120-129.
[19]赵斌.网格化管理中行政法律问题的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16(04):151-154.
[20]杨海涛.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与展望[D].吉林大学,2014.
[21]陈健鹏,李佐军.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与存在问题及若干政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3(10):4-14.
[22]井西晓.挑战与变革: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基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变革[J].理论探索,2013(01):102-105.
[23]竺乾威.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从“无缝隙政府”到“网格化管理”[J].公共行政评论,2012,5(02):1-21 178.
[24]欧阳帆. 中国环境跨域治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
[25]李鹏.我国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的拓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02):114-118.
[26]胡佳. 跨行政区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
[27]黄爱宝.论府际环境治理中的协作与合作[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11(05):96-99.
[28]刘建勇,夏耀军,黄严华,周辉.工业区域网格化环境管理模式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31(07):89-9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任务书,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