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社会燃烧理论的分析维度任务书

 2021-08-19 23:22:59

1.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目标: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研究“村改居”这一特殊类型社区的形成原因,从现实和理论的角度全面分析“村改居”社区的发展现状以及公共安全隐患。通过挖掘风险源头,结合社会燃烧理论,给“村改居”社区公共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一现象以合理的解释,并且有针对性的从政府、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等方面入手,依靠多方合作共治减少社区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村改居”社区不断涌现出来。“村改居” 社区不同于普通的城市社区,其在管理体制、居民文化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方面有许多欠缺之处,管理体制相对不完善,居民文化水平较低,经济结构落后。“村改居”社区在短期内无法适应城市建设,这就造成了社区发展与城市建设格格不入的状态,加上社区居民文化素质较低,没有完善的社区管理制度和提高经济水平的能力,所以“村改居”社区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治理。社区制度和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本文在社会燃烧理论的框架下,分析影响“村改居”社区安全的因素,并从多元主体的角度提出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建议。

2.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村改居”社区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而不断产生的,是将农民集聚的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社区,“村改居”社区具有“城乡过渡、亦城亦村”的独特性,它不同于农村的集体生活方式,也没有普通城市社区的完善的管理体制,由于其发展还不成熟,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居委会没有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使得“村改居”社区在安全治理中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困境,这就需要借助多元化的主体来促进社区的和谐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开展多元合作来推进社区的安全建设。

本文主要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视角分别剖析了城镇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的安全治理现状,从安全问题的燃烧物质和助燃剂入手,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转变为“村改居”社区,社区居民大多由失地农民组成,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失去土地的农民失去了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加上社区居委会的不作为,居民对居委会的不信任,对社区的不认同,使得社区公共安全问题不断产生。“村改居”社区自身在管理体制、经济结构等方面往往与普通的社区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该类社区往往是城市发展中比较落后的一类社区,加上诸多制度的不完善,政府保障体系的不到位,“村改居”社区中的公共安全问题不断显现出来。本文针对“村改居”社区公共安全中的风险来源,研究从源头治理及多元共治两个角度分析消除社区公共安全危机的管理办法。源头治理包括科学评估风险、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从源头上建立健全机制以消除一切可能导致安全事件爆发的因素,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本文从社区公共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来分析治理对策,试图从多元化的角度,各方加强预防措施和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多元主体包括政府、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等多方面,要求各方共同合作,积极参与到社区公共安全治理中来。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要形成良性和有效的沟通渠道,才能摆脱利益冲突、主体缺失等根本性问题。政府、居委会和居民之间等治理主体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尽可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会影响社区安全建设的和谐发展,只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社区安全管理机制的完善。

3. 主要参考文献

[1]牛文元.社会物理学与中国社会稳定预警系统[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

[2]杨芳勇.社会燃烧理论在“重大事项”上的应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模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4).

[3]王治国,周晨,刘娜.社会体制改革、意识培养与社会系统稳定性——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分析[J] .理论与改革,2015,(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任务书,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