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2953字
1.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风力发电的能量输入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所以风电机组发出的有功功率也具有较强的波动性,进而引起风电机组机端电压的不断变化。
如果部分机组位于风电场末梢电网,与中枢节点的电气距离较远,可能导致机端电压超过允许范围。
在风电场出力大时,风电场内部无功损耗增多,送出线路上有功无功功率的大量交换,导致电压降落大,并网点电压降低。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任务及要求
1)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不少于5000中文字符)。
开题报告中,要求了解本毕业设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以及本毕业设计领域技术发展历史中的重大突破的背景和影响,并理解本毕业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 方案的设计/开发背景和意义;格式规范,无错字、别字;
(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
针对该选题研究意义清楚具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要分层次展开,详细说明国内、国外何时何人(或机构)对该内容作出什么贡献及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目标、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该部分至少800汉字;
(2)研究目标清楚,基本内容比较具体、明确,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详细,必须采用“图形 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描述;该部分必须明确指向研究内容,实现研究目标,“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至少400汉字,整个部分占开题报告篇幅不少于60%;
(3)进度安排比较合理,重点研究内容时间分布较多;
(4)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3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毕业设计(论文)完成任务的计划与安排
第1周 撰写并完成开题报告,无错字、别字,格式规范;
第2周 修改、完善开题报告,进行开题答辩,主要对研究意义(1-3句话)、目标(1-3句话)、内容(1-3句话)、技术路线,重点就技术路线中风电机组无功电压控制特性、协调优化控制方法进行讲解;
第3周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目录,需要获得指导老师认可;
第4周 深化、细化技术方案 内容,搜索并理解相应;
第5-7周 根据理论,采用MATLAB/simulink搭建模型进行仿真验证;
第8-10周 仿真结果优劣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改进思路和办法,针对研究目标、内容进一步细化毕业设计内容;
第11-14周 根据论文目录撰写正文,内容层次清楚,格式规范;
第15周 修改、完善论文;
第16周 打印论文,准备答辩。
4. 主要参考文献
[1]鲁改凤,欧钰雷,杜帅,贺佳琳,张帅,姜耀鹏. 基于改进HPSO算法的风电场内部无功优化研究[J]. 电测与仪表,,:1-8.
[2]荣飞,李培瑶,周诗嘉. 双馈风电场损耗最小化的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控制[J]. 电工技术学报,,:1-10.
[3]叶景. 双馈风电场集群并网无功电压协调控制分析[D].沈阳工程学院,2019.
[4]舒坤林. 分布式电源等值建模和无功电压分区控制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5]章怡帆. DFIG风电场改进无功—电压下垂控制和无功增量分配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19.
[6]蔡游明,李征,蔡旭. 计及控制时间窗内功率波动的风电场群无功电压分层优化控制[J]. 电工技术学报,2019,34(06):1240-1250.
[7]韩平平,张海天,张炎,丁明. 考虑风电场无功调节能力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方法研究[J]. 太阳能学报,2019,40(02):363-369.
[8]王玉婷,李鹏. 大规模风电并网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策略研究[J]. 电工电能新技术,2019,38(03):47-55.
[9]蔡游明,李征,蔡旭. 以并网点电压和机端电压平稳性为目标的风电场无功电压协调控制[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18,38(08):166-173.
[10]李洋,常栋梁,何立柱,牛成林,高飞,朱铭,张岩. 考虑动态补偿控制的风电场无功电压问题分析[J]. 智慧电力,2018,46(06):34-40.
[11]郝嘉诚. 风电场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12]周沁,邓长虹,张达,王功臣. 适应于集群风电场并网的区域无功电压控制方法[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51(02):152-158.
[13]Pathak A K, Sharma M P, Bundele M. A critical review of 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 management of wind farms[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5, 51: 460-471.
[14]Zhao H, Wu Q, Wang J, et al. Combined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 of wind farms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J].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2017, 32(3): 1177-1187.
[15]Li Y, Xu Z, Zhang J, et al. Variable droop voltage control for wind farm[J].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2017, 9(1): 491-49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任务书,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